蓋拉格指出,這場推演模擬的是若印太區域嚇阻失效,會發生什麼事。
》 圖片來源:《小智是女孩啦。圖片來源:《小智是女孩啦。
四格漫畫改編《小智是女孩啦。現在有很多作品在描寫另一種類型的女性故事時,不管是少數族群、或是LGBT等,都很常用讓人不適的方式去表達,連本身群體的人都不太能接受這種詮釋他們族群的方式。我覺得這是一種描寫的太用力和太刻意,自以為有發聲的一種自我滿足,招來的反效果。但人類的慾望和喜好是無窮無盡的,女性想創作的故事和想像空間可不輕易被滿足,BL耽美作品就是絕佳的例子。通常作品除了畫風之外,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目光的就是角色設定,這部作品主要成功也在於裡面許多角色的反差做的相當出色,不管是活潑粗俗,較為暴力運動神經好,不像傳統日本社會下女性樣貌的小智也有想要嶄露溫柔的一面,或是看似美女和文靜的美鈴,實際上卻滿腹詭計。
雖然在男性向後宮傳統難免,也有漫畫還是喜歡把女性描繪成需要男性來拯救的角色。雖然日本漫畫中的確有這類型男孩子氣的女生角色,但很少是以主角的身分登場,而在這部作品以就算是有點暴力、陽剛、運動系的女孩,也有想被喜歡的人喜歡,並且會因為不被當成女性看待而受傷這點,讓人覺得新鮮。台灣自1991年以「中華台北」(Chinese Taipei)名義加入AEPC,從未有總統親自參與領袖會議,蔡英文任期內,首2年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代表出席,2018年起改派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擔任代表。
吳釗燮表示,感謝G7外長作成決議,這份支持對台灣來說有非常大的助益,接下來可以期待G7領袖不只在大會上口頭表達,或對秘書處提出要求讓台灣參與WHA。信件也指出,美國現行法律早已規定,歡迎台灣總統隨時赴美國討論諸多重要雙邊議題,包括經濟、安全合作。外交部長吳釗燮今(20)日於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列席備詢,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此事,吳釗燮表示,有關我方參加APEC有長年的做法,我們也依照APEC相關的這些慣例,已經參與了很多年,而且參與的方式都是非常的活躍聯合國發展計畫署(UNDP)報告指出,政變與疫情的雙重打擊已讓緬甸全國47%的人口跌落至貧窮邊緣,較政變前25%翻倍,為緬甸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如此嚴重的貧困情況。
政變之後,最新2022年4月至12月間,電力依然是外資 主要投資產業,約8.2億美元,其次為服務業4.1 億美元、製造業1.9億美元。2021年2月軍事政變後,經濟成⻑率暴跌⾄-17.9%,疫情與政變的雙重打擊導致緬甸經濟陷入困頓,嚴重衝擊經濟發展。
(3)銀行服務暫停使金流中斷,企業營運資金及工資發放困難。(2)物流體系中斷,進口原料與成品出口受阻。人均GDP也從2020年1477.5美元下降至2021年1209.9美元,在東南亞敬陪末座,低於東帝汶2741.4美元。聯合國糧食計畫署警告,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,將使貧困家庭面臨飢荒。
首篇文章請見:〈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分析(一):鎮壓異議人士不擇手段,陷入「雙重政府」僵局〉 二、國內經濟與社會情勢 (⼀)總體經濟概況:政變與疫情雙重打擊 緬甸總體經濟因2021年軍事政變大受打擊,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,2021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(GDP)約650.9億美元,較2020年(政變前)789.3億美元萎縮17.5%。(5)多家外資企業陸續撤離緬甸市場。(4)零售、餐飲、銀行等受媒體與社群壓力,隨時可能成為被抵制、攻擊的對象。在此情況下,許多企業因物流限制與緬幣急貶導致成本增加, 同時承受投入和原物料供應中斷等問題,使銷售額和利潤萎縮。
2021年2月政變之後,2020-2021財政年度緬甸總吸引外資萎縮22.3%至37.9億美元,新加坡、中國、香港投資均大幅衰退,可能與疫情衝擊使投資活動趨於保守有關。新加坡占緬甸吸引外資總額比重將近三成(29.1%),其次為中國(25.3%),兩者合計占緬甸外資結構過半。
儘管 2022年回升至2.0%,預估2023年為3.3%,但仍未達政變前6%至7%的水平。歐美國家過去因政變等因素即已對緬實施多項經濟制裁,2011年緬甸邁向⺠主化並推動全面經濟改革後,與⻄⽅緊張關係稍微緩解,陸續解除制裁(註1)。
資料來源:國際貨幣基金(IMF) 此外,俄烏戰爭導致國際油價攀升,亦令緬甸經濟困境雪上加霜,緬甸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於2022年7月達到新高19.55%,較2021年同期增⻑13.04%。通膨快速飆漲已嚴重打擊農業部門,因為進口產品(燃料、肥料等)價格快速提高,同時出口產品價格下滑,使農產品滯銷。⾄於⻄⽅國家對緬甸投資逐漸降低,尤以英國、日本降幅最為顯著,英國更跌破百萬美元,其他東協國家(泰、越、馬)對緬甸投資亦趨緩。(參圖 1) 圖1:緬甸經濟成⻑率變化(2011-2024)。另外,英國、日本在對緬甸累計投資上排名第4與第8,但在政變當下的2020-2021財政年度上分別以25億美元、5.2億美元位居緬甸前二大外資來源。過去歐美對緬制裁期間,新加坡、中國、香港、泰國等亞洲國家為緬甸外資主要來源,至2020年12月底(政變前夕), 新加坡、中國對緬甸投資分別為241億美元、215億美元,穩居緬甸前兩大外資來源。
若把香港投資併入中國,則中國實為緬甸最大外資來源,占比達38.6%。香港亦回升至1.65億美元,反觀中國則跌破1億美元(9560萬美元)。
台灣則排名第14大外資來源,累計對緬甸投資約1.99億美元,占比僅0.3%。惟2020年新冠疫情重挫緬甸經濟,跌至3.2%,但仍是當年東南亞唯⼆正成⻑的國家(另⼀為越南)。
編按:本文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研究報告〈緬甸軍事政變兩週年之 國內外政經情勢分析〉,作者是台灣東協研究中心輔佐研究員李明勳,《關鍵評論網》會以系列文章方式刊登。企業方面,因許多公務員、鐵路工人、醫護人員、銀行雇員等投入抗議活動,直接導致全國運輸、物流、銀行、貿易和防疫措施停擺,對經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,包括:(1)罷工、示威活動影響緬甸企業營運,且政府單位功能近乎癱瘓。
惟2021年2月軍事政變後,雙方關係降至冰點,歐美國家重新強化對緬制裁措施。註:2023e、2024e 為預測值。展望未來,隨著緬甸的食品、燃料和其他進口品的價格在短期內仍保持高位,將限制⽣產、消費與⻑期增⻑潛⼒,並進⼀步削弱投資者信⼼和商業環境,與其他亞太地區形成鮮明對比。不過,政變後至2022年底期間,新加坡、香港對緬甸持續穩定投資,新加坡在2022年4月至12月間對緬甸投資更高達11.5億美元,穩居緬甸最大外資來源。
國內可耕地亦因衝突情勢導致生產力萎縮,預估2022年稻米收成降低10%企業方面,因許多公務員、鐵路工人、醫護人員、銀行雇員等投入抗議活動,直接導致全國運輸、物流、銀行、貿易和防疫措施停擺,對經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,包括:(1)罷工、示威活動影響緬甸企業營運,且政府單位功能近乎癱瘓。
首篇文章請見:〈緬甸政變兩週年之國內外政經分析(一):鎮壓異議人士不擇手段,陷入「雙重政府」僵局〉 二、國內經濟與社會情勢 (⼀)總體經濟概況:政變與疫情雙重打擊 緬甸總體經濟因2021年軍事政變大受打擊,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,2021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(GDP)約650.9億美元,較2020年(政變前)789.3億美元萎縮17.5%。儘管 2022年回升至2.0%,預估2023年為3.3%,但仍未達政變前6%至7%的水平。
聯合國發展計畫署(UNDP)報告指出,政變與疫情的雙重打擊已讓緬甸全國47%的人口跌落至貧窮邊緣,較政變前25%翻倍,為緬甸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如此嚴重的貧困情況。惟2021年2月軍事政變後,雙方關係降至冰點,歐美國家重新強化對緬制裁措施。
不過,政變後至2022年底期間,新加坡、香港對緬甸持續穩定投資,新加坡在2022年4月至12月間對緬甸投資更高達11.5億美元,穩居緬甸最大外資來源。政變之後,最新2022年4月至12月間,電力依然是外資 主要投資產業,約8.2億美元,其次為服務業4.1 億美元、製造業1.9億美元。國內可耕地亦因衝突情勢導致生產力萎縮,預估2022年稻米收成降低10%。通膨快速飆漲已嚴重打擊農業部門,因為進口產品(燃料、肥料等)價格快速提高,同時出口產品價格下滑,使農產品滯銷。
(2)物流體系中斷,進口原料與成品出口受阻。惟2020年新冠疫情重挫緬甸經濟,跌至3.2%,但仍是當年東南亞唯⼆正成⻑的國家(另⼀為越南)。
(參圖 1) 圖1:緬甸經濟成⻑率變化(2011-2024)。2021年2月政變之後,2020-2021財政年度緬甸總吸引外資萎縮22.3%至37.9億美元,新加坡、中國、香港投資均大幅衰退,可能與疫情衝擊使投資活動趨於保守有關。
⾄於⻄⽅國家對緬甸投資逐漸降低,尤以英國、日本降幅最為顯著,英國更跌破百萬美元,其他東協國家(泰、越、馬)對緬甸投資亦趨緩。過去歐美對緬制裁期間,新加坡、中國、香港、泰國等亞洲國家為緬甸外資主要來源,至2020年12月底(政變前夕), 新加坡、中國對緬甸投資分別為241億美元、215億美元,穩居緬甸前兩大外資來源。